浏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浏阳民俗middot前言midd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不能吃的食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070662.html

《浏阳民俗》刘正初著

岳麓书社年7月出版定价:元

前言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荀子?强国》篇中说:“入境,观其风俗。”《管子?正世》记载:“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民俗,就在于约定俗成,能够规范集体的行为,并使他们通过这种行为把人们维系起来。所以说,民俗是自然的默守,是亲情与世情的纽带,是文化基因的传承。

浏阳地处湖南中部的长沙之东,位于吴头楚尾的湘赣边界,是著名的千年古县和花炮之乡。周边与铜鼓、万载、宜春、上栗、长沙、株洲、醴陵、平江等市县为邻。境内山丘绵亘,西、南稍平衍,东、北半山谷,浏阳河横贯其中,萦回百折,西流注入湘江。以县城为中心,浏阳自古被分为了东南西北四乡。东乡、西乡分别为浏阳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捞刀河流域为北乡,南川河流域为南乡。全市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万。

在远古时代,浏阳境内已有人类活动,他们留下了原始社会的踪迹。根据地下文物发掘证明,距今约十五万年前,浏阳土著居民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旧志记载,自唐至清,兵乱迭起,特别是每次改朝换代,战事无不波及浏阳,尤以宋末元初之劫为最。劫后十室九空,只得移民入浏,以实其地。特有的地域环境和历史环境,演绎出特有的地域文化与民俗事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浏阳民俗文化。

浏阳历史上长期处于吴文化与楚文化交融之地,社会动荡与民间交往频仍,风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十分明显,因而不同地区的风俗在共性之外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境内“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方言俚语各具特色。全国八大方言中的三种都是浏阳的主要语言。北乡的永安镇和西乡全境是湘方言地区;南乡和东乡的山区居民多客家人,说客家话;南乡、东乡的平地居民和县城、北乡则操赣方言。各种方言又有语音差别明显的小类别。现浏阳城区以及南乡、北乡、东乡所通行的“浏阳话”,属于赣方言宜(春)浏(阳)片,为浏阳主体通用语言。特点是有入声,但不分阴阳,“百白绿六”等字声调相同。去声也不分阴阳,声母送气都不影响调类分化。浏阳话为湖南十大最难懂方言之一。

清同治《浏阳县志》卷八《风俗纪略》载:“浏多山少泽,民质朴,俭而近啬,性劲直,轻斗很,官不辩曲直,则险健而讼滋。”浏阳自古民风剽悍,崇文尚武,崇尚先贤英烈,代代传承忠孝礼义之风与勤耕苦读之俗。有“曾参”之称的谷朗、“程门立雪”的杨时曾经主*浏阳,儒风雅韵熏陶久矣。民间广泛流传着易雄全家殉国、杨孝子麻衣殉葬的传说,留下了关公、易雄、杨孝子、包公等忠臣孝子的庙宇。士风崇尚儒术,究心经史,相率讲礼乐,而文庙祭孔音乐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烟花爆竹文化源远流长,舞龙灯、练武术、赛龙舟蔚然成风,娱乐有节,俗尚近古。

浏阳边境具有明显的封闭性,中部河谷盆地相连,多数地方山水阻隔,交通不便。大面积的移民文化,封闭的自然条件和千百年来人为据关恃险的历史环境,以及浏阳特产烟花爆竹当中的火爆因子和牺牲精神,对浏阳民俗的形成和延续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正因如此,浏阳文化在这块土地上才表现得如此深沉,浏阳人热情、实在、勤劳、开放、包容的性格才保持得这么稳固和久远。

千百年来,浏阳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浏阳的土地上,形成了“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浏阳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谭嗣同开始,浏阳人民参与了每一个历史时期追求解放和真理的进步活动,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从戊戌变法到自立*起义,从萍浏醴起义到辛亥革命,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浏阳人民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写进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每一页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浏阳民俗文化,推动了浏阳人才的崛起。

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浏阳又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城乡一体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承载着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活记忆的传统村落加速消亡,让人感到无可奈何的失落。因此,对已经消逝或即将消逝的民俗事象进行记录和研究,更显得迫在眉睫。由民俗事象,可观察民情,了解施*得失。古老的民俗,是人与自然斗争的结果,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和大量人类生活的智慧。希望这本书在全面反映浏阳的民俗现象的同时,能够给每一位读者启迪和思考。

后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浏阳儿女在浏阳大地上繁衍生息,春种秋收,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是祖祖辈辈不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也是浏阳人共同的文化脉络和精神寄托。

在浏阳的青山绿水间出生,在浏阳的民风俗韵中成长,写一本系统介绍浏阳民俗的书是我多年的愿望。在*协浏阳市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浏阳历史文化丛书》之际,我义不容辞承担了《浏阳民俗》一书的撰稿任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爬罗剔抉,在芸芸众生的柴米油盐中刮垢磨光,寻找浏阳民俗文化的点点滴滴。终于完成了这一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著作。本书力求立体形象地展示浏阳民俗的方方面面,涵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民俗主流,试图再现往昔浏阳先民的生活,回放依稀存在于民众记忆中的故事,寻找我们心中的乡愁。

在本书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师友的指点关心和帮助。尤其初稿在我的公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