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论放烟花,中国人是祖宗。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也就是唐代时期,就已经有了烟花。
大诗人李白在《*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写道
/p>
故人西辞*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可见,烟花给诗仙赋予了极大灵感。
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叫“年”,人们为了驱赶怪兽,就点燃烟花炮竹,“年”见了,很害怕,就跑掉了。
因此也就有了“过年”,中国人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祈求驱除瘟疫,以求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另一方面则希望生活风调雨顺,事业蒸蒸日上。
放烟花,早已经成为中国人庆祝节日以及各种喜事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过年不仅有许多好吃的食物,还可以赏烟花,吃完年夜饭,大人们拿着烟花炮竹走到院子里,孩子们站在远处充满期盼,既感到害怕又内心激动,大人们祝福着,离远一点啊!然后就赶紧再往后退几步,捂着耳朵,烟花升起,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随着一声巨响,烟花绚烂了整个夜空,太美了。
诗圣杜甫在《清明》中亦写道
/p>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除了过年过节,人们还喜欢在各种活动中放烟花,以升华内心的喜悦,比如结婚生子,比如向一个人表白,比如庆祝丰收,比如想给自己喜欢的人一份惊喜。
在农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尤其喜欢在过年时放烟花炮竹,以庆祝今年的好收成。
在电影《西虹市首富》中有一个片段,王多鱼为了“败家”,买了许多烟花,把整座城市点亮。
放烟花,也代表着“日子富了”。
过年回老家,不用打听谁发财了,看过年那几天晚上,谁家放的烟花最多最高最闪亮,就知道了。
还记得小时候在村子里,有一年有一位“包工头”衣锦还乡,买了一大卡车的烟花,整整放了一个小时,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围观这场不花钱的视觉盛宴。
年北京奥运会,“大脚印”烟花给全世界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古代的“烟花术”,再到今天的“烟花秀”,中国人的烟花,火遍了整个地球村。
《后武林旧事》记载了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
淳熙十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命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
中国最会制作烟花的地方,当属浏阳。
北京奥运会所是使用的烟花,就出自湖南浏阳。
“浏阳花炮响天下”,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浏阳花炮极具创意的29个大脚印一步步从天安门走向鸟巢,惊艳了全世界。
14年后,北京冬季奥运会,浏阳烟花的“迎客松”、“漫天飞雪”、“冰立方”,再次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中国人的烟花,为这个星球创造了太多无与伦比的美丽!
中国人对烟花的喜爱,是一种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在民间延续了上千年,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柳永的《鹤冲天·*金榜上》写道——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中国人对烟花的理解,是一种情怀,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看见了绚丽夺目的烟花,内心也会变得坦荡。
宋太宗在《缘识》中写道——
星辰日月高天际,雪散烟花遍海隅。
中国人对烟花的迷恋,是一种意境。
烟花的美虽只是昙花一现,却让人望眼欲穿。
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写道
/p>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烟花,是对爱人最浪漫的告白,是对家人最衷心的祝愿,是与朋友最热络的狂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家乡真切的思念。
放烟花,是中国人最高级的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