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复色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88531.html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浏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浏阳日报》文化品牌栏目“走读浏阳”第五季今起全新出发,重磅推出“文化地图”系列报道。浏阳日报报道小分队将聚焦文化主题,追随浏阳各种文化“诞生”“生长”“演变”的足迹,通过对话文化人物,再现重要事件,挖掘历史起源和文化传承,探究创新求变和未来发展,对浏阳各种文化进行全新梳理,全景呈现。我们期望,通过这一张张文化地图,与广大读者“一图读懂”浏阳各种文化的前世今生,一起探讨浏阳各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走读浏阳第五季“文化地图”,欢迎您一起参与!
浏阳菊花石的进化史
永和镇永福村和古港镇古城村,相隔约7公里,大溪河蜿蜒而过。在这两地,都挖掘出了天然带花的石块,这就是浏阳菊花石。
沧海桑田,2.7亿年的自然造化,成就了千姿百态、常开不败的菊花石;点石成金,年来的精雕细刻,凝聚了数代人不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使菊花石雕刻工艺日趋精湛,一度惊艳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然而,从小山村走向世界大舞台,从一门谋生手艺蜕变成一种文化产业,浏阳菊花石产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连续一个月,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从永和镇开始新一轮探访之旅。
菊花石开
世间无二却有迹可循
沿着静谧的老街,穿过一堵石砌墙来到大溪河边。引路的永和镇综治办干部彭计林介绍,我们脚下所站立的位置是一个名为“万寿宫”的古渡口。从渡口向河流上下延伸约米长的区域,都曾开采过菊花石。
当地人都知道,浏阳菊花石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一次洪灾过后,从河里取石筑堤时偶然发现的。但如永福村80岁的村民邱玉莲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才更加清楚,在机械缺乏的年代,下河取石有多么艰辛。
“一般是在秋冬水少的季节作业。”邱玉莲回忆道,采石的人带着工具潜入水底,一点点挫开石块。“稍大的石块需要出水换气好多次。”
后来,虽然在当地柳家湾的山中也发现了菊花石,采石也并没有变得轻松起来。邱玉莲家后面,就是曾经的菊花石开采点。“那是20多年前,一把锄头慢慢挖洞进去,太用力就怕洞塌了。”邱玉莲说,采出的原石块论重量出售,大致是4立方米为一吨。
如今,被挖的山坡成了平地,青草恣意生长,草丛中堆积着不少采矿时留下的大小灰色碎石。从周边断开的崖壁上,可以看到清晰的泥石分层。
“远古时代,永和一带应是一片海洋,经过地壳运动和复杂的化学变化,才形成了菊花石。”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专业、年作为专业人才引进的*景*介绍,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使得石中的每一朵花都不尽相同,呈现出白、灰白颜色,少数还有*、红等色彩。
目前浏阳已发现的几处菊花石原料中,从大溪河底开采的“河料”质地细腻、花型小巧;柳家湾山中开采的“山料”相较“河料”略粗糙,花型如饭碗大小;年在古港古城村发现的“古港料”,坚硬度高,以大朵、丰富的花型自成一种风格。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景*推测,地表暴露时间的早晚,风化时间的长短,都可能造成菊花石形态呈现地域性的差别。
惊艳世界
一代宗师的坚持与传承
石头沉睡万年,聚天地之灵气,因雕刻而苏醒重生。
据古版《浏阳县志》记载,清乾隆五年(公元年)前后,永和秀才欧阳锡藩偶然发现了中间有白花纹,形如菊花的菊花石。好奇中,他将石带回家中琢成一方砚台,磨出的墨汁非常细腻,书写流畅,并且墨汁较其他石砚可久保不干,一时传为奇物。这,便是菊花石雕琢的开始。
而菊花石雕受到世界瞩目,是在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菊花石雕大师戴清升与秀才李佩秋、画师刘贤生等共同创作的《菊花瓶》和《竹、菊、梅、兰横屏》惊艳亮相,一举荣获“稀世珍品金奖”。
年,戴清升与戴杭炎等人在浏阳县城开设“全球一”菊花石雕作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作坊工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年,在*府支持下,戴清升组织成立“浏阳县全球—菊花石雕合作生产组”。之后,这个合作生产组改为浏阳菊花石雕刻工艺厂,主打外贸出口工艺……
来到永和镇菊香社区的湖南浏阳永和菊花石博物馆,多平方米的展厅里,详细记录了菊花石雕发展历程。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镇馆之宝”——一方小巧古朴的菊花石砚台。它正是出自“菊花石雕刻之父”、全国首批三十四位工艺美术家之一的戴清升之手,由其弟子万植文捐赠。
“师父一生都在创作,作品有多件,可惜如今留存下来的并不多。”在万植文眼里,戴清升是个天才,“学了三年就承担了师祖全部的作品设计”,同时更是一个“石痴”,“抗战期间也没有放弃雕刻菊花石。”
正是由于戴清升等人的坚持下,跨越上世纪风起云涌的几十年,浏阳菊花石雕技艺得到了连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年生产出口成品件,远销日本、东南亚和西欧等地。”版《浏阳县志》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至今,联合国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均藏有浏阳菊花石。
原石危机
直面行业繁荣的双刃剑
“走近永和、沿溪一带,家家户户都是挫石头的声音,一般百姓建房子、娶老婆都靠做手艺。”大溪河沿岸,永和大桥附近,走访专卖商店汇聚的菊花石街,业界人士周贤耀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当地的情形。
另一商铺老板刘勇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从事菊花石雕刻行业的,在他印象中,“有擅长雕龙凤的师父,有擅长雕花鸟的师傅,学习选择性很大。”
从业人员众多、带来交易市场活跃,这一现象在永和一带出现并非偶然。
“年,浏阳菊花石雕刻工艺厂向社会招收了一批学徒。”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任浏阳市菊花石文化传承协会会长陈继武,正是那批学徒之一。据他透露,师父演示、个人琢磨的模式下,几年时间内,工厂培养出了数十名石雕人才。而当时,古港、永和镇上也相应成立了菊花石厂,培养了一批手工艺人。
然而,行业繁华,同样带来了负面效应。沉浸在菊花石雕刻中的陈继武发现,找一块好的菊花石原石越来越难了。“菊花石知名度提升,采矿者蜂拥而至,更有人采用爆破法开采,浪费了不少好石头。”私采滥采不仅对资源造成了很大浪费,还带来了连锁反应。
好石难求,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行业内“移花接木”的现象开始浮现:在河边拣一块废料,再买一个厚实一点的“花苞”,切割成若干朵花瓣,然后蘸一点水泥“栽”到废料上去。
“这种镶嵌成的菊花石,跟天然一体的菊花石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如果混着一起卖,就会大大影响浏阳菊花石的美誉度。”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很长时间内,行业出现求量胜于求质、千“石”一面、各自为阵的乱象。
“菊花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块就少一块。”在永和镇矿管办工作多年的*景*也对曾经的无序开采感到痛心。他透露,近年来,浏阳相关部门编制了《浏阳矿产资源规划》,关停已过期和未经配号矿山企业,对菊花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作出专项规划,此后菊花石的开采逐步走向规范。
技艺提升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大背景的调整,催化了行业内部的洗牌。大潮退去,选择坚守的人,不断探索技艺突破,推动浏阳菊花石在逆境中突围。
年,吊磨机引进,大大解放了匠人双手的工作压力;年,新引进的韩国电子笔带来了更精细的雕刻体验;年,开始推广借鉴玉器的抛光工艺,菊花石雕成品光泽度上了一个台阶……
“最初的菊花石雕以实用的文房用品为主,戴清升大师创新雕制了菊花石雕小摆件,鲁远长大师首创立体花的雕刻,借助工具的便利,后人有了更多发挥空间。”为了开拓新的石材,现年70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曹明珠曾花了几年时间跋涉于山水间,最终发现了古港菊花石。
浏阳城区一个小区里,曹明珠将自己的家改造成菊花石交流中心,坐在造型各异的菊花石中,他仍在坚持雕刻创作。年,凭借作品《岁岁平安》异*突起,曹明珠将浏阳菊花石行业推向新的高点。
“石雕作品慢慢地不再以抓型为主,更多开始追求写意。”而在年前后,陈继武就感觉到了一种变化。同时,雕刻手法上的多样化也逐渐凸显。在浮雕、半浮雕基础上发展了高镂空雕、圆雕、双面雕、线刻等技法,从平面走向立体,作品包括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样类型,并涌现了大批精品力作和杰出工匠。
“浏阳菊花石雕博大精深,加快申遗,有利于整合菊花石雕文化资源,形成合力。”年,陈继武牵头成立浏阳市菊花石行业协会并任第一届会长。年,以协会名义,浏阳菊花石雕刻技艺发出了申请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资料。
然而,第一次申遗并没有成功,陈继武等人并没有气馁。以菊花石雕申遗为契机,加快了行业的转型,年再次递交申请后,年,浏阳菊花石雕技艺以精湛的手工、巧妙的构思和独一无二的天然奇特,成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承创新
敢问未来路在何方
年筹办首届菊花石商贸文化节,年打造集中经营的菊花石街,年对菊花石街进行搬迁提质,年引进社会投资兴建湖南浏阳永和菊花石博物馆……近年来,永和镇*府在助推菊花石雕产业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
“跟浏阳‘三花’的花炮、花木产业发展态势相比,菊花石雕产业还面临诸多问题。”永和镇*委委员、副镇长杨志前日前特意做过一次调查,他发现,目前浏阳登记注册的菊花石加工厂和销售门店约26家,年产值约万元,仅相当于一家中型花炮企业。他认为,要改变现状,除了努力争取*策扶持,从业者的经营理念也需要更新。
“菊花石是浏阳的瑰宝,加强文化宣传必不可少。”从菊花石博物馆筹建起,馆长谢文才就开始广泛搜集各类资料,并频繁前往长沙、北京等地的博物馆取经,历时一年多,建成了一座综合性菊花石博物馆,再现了菊花石的前世今生。在菊花石博物馆一旁,他精心筹办的菊花石雕传习所也即将开放,旨在打造一个菊花石雕行业创作交流学习中心。
另一方面,依托“山料”花型与烟花绽放瞬间的相似,谢文才推出“烟花石”品牌,并通过权威部门出具岩石成分分析报告,主打健康养生牌,推出了系列小套件文旅产品,试推广已取得不错成效。
“传统菊花石雕动辄几十斤、上千元,这样它的消费群体和场合就变得十分有限。”曹明珠认为,要是能够生产出像玉一样轻便的菊花石女性饰品,那将撬开一个巨大的市场。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矛盾和不同声音,如:“把大的石头砍成小的,很不划算”“菊花石每块花型都不一样,量化生产难以统一标准”“以创意取胜的菊花石雕,更适合小作坊式的模式”等。
针对市场空白,陈继武建议,要由协会牵头,或者由*府牵线搭桥,拿出一笔资金奖励新作品的开发,尤其是要奖励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以此激励开发群体。
此外,人才缺失也是业内人士普遍意识到的危机。曹明珠、陈继武、谢文才、周贤耀、刘勇等人纷纷表示,上一次收徒弟还是好几年前,“还没有正规的大专毕业生”,“最年轻的已三十多岁”。
“做菊花石雕的人,需要一定美术功底,还要有较好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需要耐心、吃苦精神。”陈继武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还要依赖于行业的整体振兴。
走读手记
用热爱守护菊花石雕技艺
一个堆满原石的库房,一间操作教室,一屋子精美各异的成品菊花石雕。
走过菊花石雕传习所的三室,浏阳菊花石的几百年风雨行程仿佛扑面而来。一方工作平台,一块石头,一把小锤子和矬子,哪怕是面对最简单的工具,相信不久后,挽起袖子坐在桌前专注的孩子们,眼睛里的光芒一定是灼灼的。
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最首先发现菊花石并发明了菊花石雕的欧阳锡藩,当初坐在桌前的心情应该也是类似的。毕竟这种产自河底与山间的石头,经过人的雕琢后,才有了属于它的艺术气息与商业价值。
时光远去,家家户户错落的叮咚打石声已不再,却留下了一朵朵鲜灵欲滴的花朵。那一双双握着刻刀的手,皴裂、硬茧,浓缩了浏阳菊花石雕人对菊花石的告白,对大自然的敬意。当你被深深打动时,希望你我都能觉察到光阴和深情酿就的执着味道。
热爱,是最美好的礼物。希望这份最简单最直接的热爱,成为菊花石雕技艺一路向前的最强动力。
来源浏阳日报(记者龙章平沈阿玲彭红霞张迪)
编辑陈乔安
审核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