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复制链接]

1#

近期以来

浏阳市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

最高气温频频突破37℃

7月23日下午,浏阳市启动年“送清凉”慰问高温作业劳动者活动,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深入建筑工地、环卫站等地,亲切慰问高温天气下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和环卫工人,为他们送去防暑降温物品,向高温作业一线劳动者表示诚挚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位于道吾山路以北、禧和路医院整体搬迁项目,目前已完成全部主体结构的70%以上,预计年10月份可完成全部主体结构。

黎春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现场,与工程建设者们一一握手,详细了解工程进度、工作环境、施工时间安排等情况。黎春秋向工人们亲切问好,感谢他们为浏阳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

连日高温,在建筑工地上作业非常辛苦。黎春秋动情地嘱咐工人们,工作很重要,身体更重要,大家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随后,黎春秋走进施工工地工棚,实地查看工人们的住宿条件。当了解到工人宿舍均安装了空调时,他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叮嘱施工单位要切实做好一线施工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坚守岗位,用一身汗水换来城市整洁、美丽。

“大家辛苦了。”在浏阳河东路垃圾站,黎春秋为高温下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送去清凉和关怀。他走到环卫工人身边,与他们亲切握手,仔细询问大家的工作情况,叮嘱他们注意身体,防止中暑。他要求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保护好大家的身体。听着市领导关怀的话语,环卫工人们露出了淳朴的笑容。

当天,浏阳市总工会还先后看望慰问了执勤交警、自来水厂工人和电力工人。

最近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市民暑热难耐

当我们坐在空调房里

肆意抱怨高温时

有那么一群人

他们在高温烈日下

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

用汗水和坚持换来城市的和谐

跟着小编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01:11

视频拍摄:罗时茂、剪辑:伍帅

养路人

油砂沥青加热到℃

高温下的浏阳骄阳似火、上灼下蒸,走在街头热浪扑面而来。

“天气最热的时候,往往就是最好施工的时候。”浏阳市公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周宇锋告诉记者,由于道路养护和修补工程上的特殊性,晴热的高温天反而更加利于施工,然而这也给施工工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彭红霞摄影

在浏大公路中洲烟花公司附近,一群公路养护人员正在这里对破损的道路进行修补。设置好警示标志之后,工人们首先将破损路面进行切割,然后将里面的沥青、泥沙清理干净。

时间已近正午,路面热浪滚滚,每一辆车驶过,都会掀起一阵热风扑面而来。然而,工人们却移来了一个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炉,他们将加热融化的沥青,一勺一勺地倒入等待修补的路面中。记者在火炉旁待了不到5分钟就感觉燥热难耐,然而工人们在火炉旁一待就是1个多小时。

倒上沥青之后,工人们还要往破损的路面填入油砂,为了防止油砂凝固,油砂事先都加热到了℃。“基本上完成一个点的路面挖补之后,大家衣服都能拧出水。”公路养护人员李师傅告诉记者,相比待在油砂附近,太阳下的路面都算是凉快的了。

农技人

烈日下稻田里呆3小时

皮肤经常被禾叶割伤

连续的高温高湿天气,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每次系统调查10丘田,大概要2-3小时,年年如此,都习惯了。”为了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并指导广大农户做好防治工作,浏阳市农业局农技中心每周都会安排农技专家下田开展3次病虫调查,今年58岁的高级农艺师张剑轻描淡写地概括了病虫测报工作。

张迪摄影

除了要经受烈日的“烤”验,每次下田开展病虫调查,测报人员都会经常被禾叶割伤,让人奇痒难耐。“你看,我的脚上连汗毛都被割没了。”测报员张再仁笑着接过话题,“因为需要长时间在水里面泡着,被禾叶割伤的皮肤还很容易发生过敏现象。”

直到中午12时,测报人员才结束当天上午的工作回到农技中心,此时,因为衣服湿了又干,衣服上都留下了一块块白色的汗渍。

管道工人

顶着烈日铺设管道

6个人半天喝40斤水

7月21日上午10时37分,胡家路上,施工机械、人员都干得火热,浏阳市自来水公司施工队队长邓高峰所在的班组正冒着酷暑在铺设自来水管道。

罗时茂供图

邓高峰告诉记者,道吾学校9月1日开学,自来水必须在8月中旬以前达到正常供水状态。为此,班组6月上旬就进场施工,进行挖沟、铺管。

这意味着,整个工期都在最热的时候。除了胡家路,还有予倩路、南泥湾路、博德路要新铺设管道,总长度达3.4公里,最大口径的球墨铸铁管重量超过1吨。任务重、压力大,工人们不得不在凌晨5点起床,6点到仓库装载材料后到现场吊装、铺设。

记者在现场用温度计测量,地面温度高达50℃。穿着薄款防晒衣的邓高峰被晒得黝黑,衣服完全被汗水湿透,不时有汗水从衣服下摆滴下,又将裤子打湿。出汗多,必须大量补水。入伏那天,40斤一桶的桶装水,不到半天就被班组的6个汉子喝掉。对于高温天室外作业,他们早已习惯。

执勤交警

路口的交警真拼

烈日下“靠身体硬扛”

7月20日下午,在劳动路和圭斋路的交叉路口,交警易建校和他的同事们站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只站了几分钟,易建校的帽檐下就有汗水不断地顺着面颊滴落,不一会儿,蓝色的警服已被汗水湿透。

“实在热得受不了了,就去树荫下收收汗,然后又继续站岗。”每天易建校都要在这里站立近4个小时,主要集中在早高峰和晚高峰,“这里车多、行人多,我们要确保经过的车主、行人的安全。”。

而在北正路和圭斋路的交叉路口,交警刘亮站在马路中央指挥着穿梭的车流通过路口已经近1个小时了。“这里有岗亭,我们几个人1小时轮班1次。”刘亮告诉记者,尽管可以轮班,但这样的高温还是让人很难受。

说起如何抗暑,刘亮开玩笑说他有一个“妙招”——他指着自己黝黑的手臂说“靠身体硬扛”。

建筑工人

徒手搬运滚烫钢筋

手被汗水泡得发白

酷热的天气下,路上的行人都比平时少了许多,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7月18日上午10点,浏阳日报记者在工地现场拿温度计实地测温,太阳底下暴晒的钢筋温度已经突破50℃,用手指触碰钢筋,可以明显感觉到烫得发痛。而工人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钢筋搬运、焊接。

彭红霞摄影

虽然工地频频对地面进行洒水降温,工人们都戴着厚厚的手套作业,但由于部分施工人员需要用到纤细的铁丝连接钢筋,只能左手戴着手套握住钢筋,右手裸手操作。不少人的右手上已经满是划痕,而带着手套的手,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汗水里,已经被泡得发白。50多岁的工人老寻说,十个建筑工人中至少有六个曾因出汗过多导致抽筋。工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烦恼,只要有人抽筋了,大家就默契地帮忙拉伸肌肉。

彭红霞摄影

临近上午11点,工人们开始收工。吃完午饭,老寻又带着记者来到了工地医务室。医院的医生付莎给他免费拿了三副凉茶。付莎说,医院每天都有医生利用轮休时间驻守在这里进行义诊,“来看诊的工人多是中暑、轻微刮伤,通常每天都要接待大约10名工人。”

环卫工人

不惧38℃高温,一把扫帚走遍大街小巷

7月18日中午,浏阳大道气温达到38℃,在太阳底下站3分钟就会汗流不止。一名老人却“全副武装”,在太阳底下挥动扫帚,走过的地方留下一片洁净。

这名环卫工人名叫唐浩,今年已经67岁了。

中午正是热力逼人的时候,唐浩依然坚持沿着道路仔细清扫,连石板缝里的落叶都会用扫帚挑起来。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身边也没有“监督员”,唐浩却毫不松懈,清扫完后,还会环顾四周检查一番。

唐浩是一名退伍军人,年轻时曾在部队当了8年航空仪器检修员,还曾当过代课老师,做过生意,如今也并没有什么经济压力。为什么退休后还做起了环卫工人?

“我想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唐浩回答说,他觉得老年生活可以过得更有意义,“当个环卫工人,给自己的家乡打扫卫生,还能赚点工资,何乐而不为呢?”

唐浩说,自己已经做了3年环卫工人,赚来的工资不仅可以跟老战友们聚一聚,还可以做点公益。去年浏阳防汛抗灾时,他就捐出了元,“我觉得自己身体还行,还能为社会出点力。”

快递员

烈日下5小时送快递件

高温37℃,快递员别晓辉一如往常,穿梭在大街小巷。

“不管今天多热,这件包裹必须全部送出去。”别晓辉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购物的发展,快递行业早已没有淡季和旺季之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准时将包裹送到客户手中。

早上8点半,别晓辉从站点拉到件包裹,进行简单分类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阳光日渐强烈,时间已到10点半,室外温度已经攀升到36℃,别晓辉一口气灌下一瓶水,身上已经有了细密的汗珠。别晓辉一口气没歇,接连送出了近50个包裹。

时间已到12点半,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别晓辉也结束了上午工作。接下来他要清点包裹,并稍作休息,为下午的投递做准备。“今天还算顺利,时间耽误得不多。”别晓辉告诉记者,碰到忙碌的时候,他甚至午饭都没有时间吃。

连轴忙个不停,在烈日下5小时,一直到下午2点半,别晓辉才将这一天的件包裹送完,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准备去取客户要寄的包裹,他的脚步又忙碌起来了。

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

却有着同一个目标

就是为城市的建设服务

为广大的市民服务

虽然干着最脏最累的工作

但他们都是最美最可爱的人

致敬

每一位奋战在一线默默无闻的英雄们!

来源浏阳日报

责编周婵

审核罗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