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20日讯(记者*爱民李玟)每日清晨,集里桥社区高楼旁的小凉亭里,居民或独坐,或扶老携幼,听亭边流水潺潺,观天边云卷云舒。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那么,幸福从何而来?
如何知群众事、晓群众情、解群众难、暖群众心,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几年,浏阳市集里桥街道集里桥社区*委围绕“群众吹哨,*员跑步到”*建主题,交出了一份提升群众幸福的满意答卷。
“有困难,就找*帽子”
社区大喇叭志愿者每晚准时出现在各小区、小巷,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下水道改造时,小巷大管家汤华芝一直守在施工现场。
年,村(社区)*组织换届选举,集里桥社区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公推直选模式,汤勇脱颖而出,当选社区*组织书记,“外地人”,无任何社区工作经验,老旧社区,无企业,无大型超市,第二、三产业不发达,“怎么干?”,汤勇刚上任就面临几大难题。
“做服务吧!让居民都有家的感觉,办事方便,遇到困难有人管。”经换位思考,集里桥社区*委决定从“创新*建,提升服务”入手。但10个人,要服务社区里的一万多人,总显得力量单薄。“*帽子”志愿者工作站应时而生,经不断发展,社区里的“*帽子”*员、群众从最初的10多名发展到名,主动参与其中的直管*员有名,在职*员有名,离退休*员有59名,流动*员有12名,真正实现了*员带群众,群众带群众。
“*帽子”志愿者工作站设有“义务巡逻志愿服务队”、“小巷大管家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水电维修志愿服务队”等13支志愿服务队伍,每支队伍设有负责人和实践内容,累积服务群众达16万多小时。“我是*员,我郑重承诺,社区居民要维修水电只收配件费,工钱就免了。如果是孤寡老人、特困户可以全免服务,我的电话......”这是社区里的“*帽子”对居民的承诺。“有困难,就找*帽子”,也成了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每天两个人,每天两小时,在上下班高峰期,在繁华路段站岗,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是“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的一项实践内容。“这是比较简单的事,但简单的事坚持下来就不简单。我们就是从点点滴滴去影响别人,我自己也要去站,这样才能影响别人”,汤勇说。一位小学生在日记上写道:“通过这次站岗,我知道了交通警察很辛苦,我希望每个人都遵shòujiāo通guīzé。”每位站岗员还要在站岗完后写站岗日记,拍好一张站岗图片,集里桥*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