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http://m.39.net/pf/a_4613547.html星辰闪耀,楚沩争辉。“夕阳西下渔歌唱,独爱春风生新浪。小船载月画中归,隔岸垂杨来相望。”沩水汤汤,寥阔江天,江畔垂柳,倩影穿梭,两岸绿树成荫,岩上青松滴翠,倒影入水,水碧如玉,入夜,万家灯火映入河中,引人浮想连翩。
宁乡是典雅的。“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古有杜甫夜卧轻舟而不思归。今有“玉潭千足水,日夜起微波。月涌江心阔,风牵石濑多。寒流依凤藻,锦浪织龙梭。借问青春柳,秋时竟若何?”山水兼容之地往往充盈诗意。宁乡自古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是一个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也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
宁乡更是厚重的,润之东来,少奇南望,“宁乡四髯”北去,一中学子远征复归来,楚沩山水有斯文,贯穿起一代又一代宁乡气节,成就了“宁乡人会读书”的美誉。
宁乡又是悲壮的。“浩气凝成不朽诗,杜家山上好男儿。旗扬虎节河山重,血染沩江草木悲。阵地炮摧人体挡,枪膛弹尽刺刀持。英雄泉下宁孤寂,十亿心花荐大碑。”宁乡以其永不屈服的斗志,一次次完成了凤凰涅蓜。
宁乡以得天独厚的山水洲城,展现这个城市的秀美,显露这个城市的品格,也昭示着一种精神。“一江两岸,山水洲城”作为宁乡的腾飞发展新地块,留存的老建筑、荟萃的人文以及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无不带着时代的气息,延续着宁乡文化传承的血脉。
千年文脉永流淌
沩江见证“宁乡人会读书”
冬日午后,立于沩江边望向江心鳝鱼洲,只见洲上植被丰茂、郁郁葱葱,洲头巍然挺立的状元楼庄严素雅,为奔流不息的沩江再添一分灵秀。这座为纪念南宋状元易祓而兴建的9层楼阁,是“宁乡人会读书”的丰碑与见证。
易祓,字彦章,号山斋,为巷子口镇巷市村人,是宋明理学时代湖南首屈一指的经学大家,他所著的《周官总义》被中国学术史承认“与王安石《周官新义》齐名”。南宋淳熙十二年(公元年)易祓中状元,时年29岁。此后,宁乡先后出了近十名进士、十几个举人,民谚“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爱写书”从此流传开来。
历史上的“状元楼”又称“状元坊”,为仅高2层的砖木结构楼房。此后,一直为县府的门楼,直到年,因破败陈旧等多方面原因,状元坊被拆毁。年,当时的宁乡县委、县*府决定选址鳝鱼洲重建状元楼纪念易祓,以传承,以励志,以宣示“宁乡人会读书”,同时增添城市人文景观。状元楼高48.2米,共9层,总建筑面积达多平方米,分设大堂、宁乡名人堂及文化展示中心、观光层、观景平台等设施。
除了鳝鱼洲上的状元楼,明清古韵浓厚的正龙古街中也保留有一座纪念易祓的状元楼。正龙古街又名正农路,位于白马桥街道与玉潭街道交界位置。街头连接人民路,街尾牵引沿江风光带。正龙古街重建于年,后翻修数栋古典建筑,“状元楼”和古代用于抵挡敌人的古城墙“正龙城楼”,重现了古代宁乡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一江两岸”风景线上的一大特色人文景观。
状元楼屹立于宛如绿宝石的鳝鱼洲上。资料图片
“湖南学堂,宁乡为首”。宁乡人的母亲河沩水两岸,重教修文的传统渊远流传。明代在玉潭创建的玉山书院,也就是后来的玉潭书院,曾培养了许多文化名人。据清同治《宁乡县志》记载:玉潭书院在县城东门外,旧名玉山,明嘉靖二年(年)邑令胡明善建在县治左。书院旨在“朔望进诸生讲明经义,课生童诵习”。明代末年,因兵祸频发,玉山书院被毁。一百余年后的乾隆十九年(公元),邑绅邓竹林等捐资重建于东门沩水边。
在玉潭书院几百年的发展史中,陶汝鼐、陶之典、廖树蘅等大批文人墨客都曾来到这里,并留下许多题咏。还有王坦修、袁名曜等担任过岳麓书院山长的宁乡人都先后活动于斯。一代代的文化浸润、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宁乡人走出小城,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悠悠沩水,浩浩荡荡,见证了宁乡儿女会读书的初心和赤诚,见证了宁乡儿女会读书的艰辛,见证了宁乡儿女会读书的壮丽和辉煌。宁乡儿女会读书,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沩水,激浊扬清,发展壮大,在历史的时空中书写“宁乡人会读书”的光辉历史。
浩气凝成不朽诗
沩江见证不屈楚沩精神
宁乡的品格,首先跟山有关。这山,当然首推杜家山,因它是楚沩人民抵御外敌的一座丰碑。
风貌可以改变,精神却得永存。年5月,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宁乡因地处湘中东北部,是湘中、湘北通往长沙的要点。日*为了保障进攻长沙主力侧翼的安全,下令先攻下长沙两侧的宁乡和浏阳,再进攻长沙。因此,保卫宁乡就成了保卫长沙的前哨战。
当时,大成桥人、中校团副蔡亚锷率*余人在城内杜家山驻守,团部设在南门福音堂。年6月11日,日*从乔口、靖港登陆进犯双江口后,与蔡亚锷部发生了激战。经过五昼夜的惨烈战斗,因敌众我寡,守城官兵伤亡惨重,县城大部分落入敌手。6月16日上午8时,日*炮火猛轰杜家山守*阵地,蔡亚锷在增援杜家山时,被炮弹炸伤。
当时,蔡亚锷部三面受敌,一面临水。突围,只能横渡沩江。突围的官兵下水一个死一个、出去一个死一个,清盈的沩水被染红了半边。危急时刻,蔡亚锷体现出了大将风范,趁敌整顿、尚未发起攻势之际,迅速挑出轻伤士兵多人,整编成一个连,为接下来的顽强抵抗做准备。
蔡亚锷
事后,蔡亚锷在《宁乡保卫战亲历记》中曾回忆起那个万众一心、抗击日寇的时刻:“当我询以‘怕不怕死’‘有没有死守的决心’两语时,‘不怕死’与‘有决心’之回声可撼山岳,而敌寇适于此时抛射两枪榴弹于队尾,虽有一死两伤,而其余仍屹立不动,我见到这种振奋的士气和严整的纪律,内心异常感奋。”
日*见杜家山一带久攻不下,6月17日还残忍地向福音堂施放*气,守城官兵只得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边固守阵地。
从年6月16日到6月19日,蔡亚锷带领士兵整整坚持四个昼夜后,与赶来的援*内外夹击,使日寇撤围西窜,县城终于保住了!此次战役共阵亡多人、受伤多人。年2月,在杜家山建成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以彰忠烈。
骇浪惊涛,英雄去矣,枪林弹雨,吾辈为之,为其易,为其难,惟死可生生可死。
青山有幸埋忠骨。楚沩山水,*兮归来,人如可作,同此心,同此理,奋以繁华盛世慰英雄。
文明新风时时吹
幸福和谐润泽百姓心田
奋博、不屈的宁乡精神一脉相承,流传至今,催生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站在斑马线前耐心等待。”11月23日,沩江大道与创业大道交汇处路口,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维持交通秩序。看到红灯亮起,无需志愿者过多提醒,行经此处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自觉等待。
城市驿站,市民休憩的港湾
此时,河对面,志愿者姜运秋正在沿河路城市驿站内忙活。这座两层的城市驿站此前是一个荒废不用的售楼中心,于今年下半年“蝶变”成为城市驿站。
“这里每天都会接待数百名市民,休闲的、避雨的、看书的……无一不对城市驿站给予高度评价,在这里当志愿者很自豪很开心。”姜运秋说道。
“现在天气这么冷,有了这间城市驿站,就可以坐在空调房里下下棋、写写毛笔字。如今住在江边,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我们这些老同志都非常满足。”家住滨江新外滩小区的李秀老人告诉记者,沿河路城市驿站里不但提供热水、厕所,还有志愿者提供相关服务,感觉十分暖心。
文明交通、社区服务、帮贫扶困……漫步“一江两岸”发展热土之上,随处可见志愿者真挚的笑脸。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根标杆,就是一面旗帜。在愈加精细化的服务中,传递真情,诠释初心,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成为“一江两岸”最耀眼的一抹“志愿红”。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12月24日,记者来到城区星河绿洲小区发现,该小区主要出入口和各楼道张贴了不少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公共位置及绿化带内还设置了不少标示牌,道路上不见丁点垃圾,整个小区绿意盎然,给人一种清新亮丽之感。
“如今小区居民的素质大为提升,大家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星河绿洲小区业主周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小区都是干干净净的,住在这样的小区里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记者获悉,自《宁乡市物业小区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推广实施以来,“一江两岸”所有小区垃圾分类设施渐趋完善,居民意识显著提高,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小区业主生活的“新时尚”。
文明就像一粒种子,有了滋养的土壤,必将破土发芽,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大树。
“人人都是文明形象大使,事事关系文明城市荣誉。”宁乡人勇于担当,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宁乡好,大家一定好;大家好,宁乡才能好!”如今,行走在“一江两岸”地带,看到的是整洁的道路、清新的绿化以及设计精美的各式公益广告,感受到的是一股股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人人争做文明宁乡人的良好风尚已然形成。楚沩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锤炼了宁乡人实干担当、干事创业的精神,丰富了“湖湘精神”的内涵,积累了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构筑了精神新高地。
(值班领导:喻波审核:苏健编审:刘静校对:文艺芳编辑:*杏来源:融媒体记者段华良小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