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麒麟图
网络书写
汉字宫
爆竹,又叫炮仗、鞭炮,是中国特产。是一种用纸紧裹火药,两头堵死,通过点着引火线引起燃烧爆炸发声的东西。
爆竹起源有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这种动作作为一种礼仪长期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火药发明以后,制作的“火药爆竹”,有些“火药爆竹”的声音与鞭子甩动的声音类似,所以就出现了“鞭炮”的说法。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在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尤其是在辞旧迎新的新年,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代表着除旧迎新,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已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这期间爆竹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但由于燃放时会产生污染或引起火灾、伤人,现在很多城市已禁止燃放。
为什么会出现爆竹?隋代杜公瞻注解上述引文时说:“俗人以为爆竹燃草起于庭燎。”就是说,民众认为春节点火习俗和爆竹都是起源于古代的庭燎礼仪。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庭燎是烧柴,而南方多竹,如果用竹子代替柴,一定会爆响。宋代袁文《瓮牖闲评》卷三云:“岁旦燎竹于庭。所谓燎竹者,爆竹也”。袁文的说法证实了杜公瞻的记载。旺火加巨响驱鬼在当时人看来比原来的庭燎效果好得多。于是,放爆竹驱鬼怪的习俗受到人们广泛热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湖南醴陵,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中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