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到浏阳小河乡看木活字印刷非遗点亮乡村
TUhjnbcbe - 2024/6/7 20:32:00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44.html

本文转自: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宁莎鸥
  青山藏秀,绿水潺潺,在浏阳河源小溪河畔小河乡,掩藏着一座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流传千年的木活字印刷就在这生根发芽、历久弥新。
  保存8万多枚梨木字模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年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浏阳市小河乡,至今还有一群“守”艺人传承着这门手艺。
  现代印刷品千篇一律,充满着工业气息,木活字印刷出的族谱却风格迥异,其版式古朴、字体清隽,墨香纸香萦绕,读来有种不疾不徐的感觉。据传承人吴汉涌介绍,木活字印刷分工细致:先由谱师班的师傅锯梨木板做成字坯;再由师傅细细刻出阳文反文字模,通过拣字、印盘上排版、覆纸、印版等程序,方能出炉;最后经过校对勘误、分册折页、裁切装订、盖印编号,方能装订成册。
  匠人们所属的“益兴堂”始创于清道光年间,是迄今为止我国仅有的几处木活字印刷活态传承作坊之一。历经余年,至今已传至第六代。堂内完整保存了历代谱师刻制的大大小小8万多枚梨木字模,堪称中国最大的木活字字库之一。
  反字直刻是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的祖传绝活,谈到“反字直刻”,吴汉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反字在心中,我们是不需要在字坯上描墨稿的。”不用在字坯上反书,而是以刀为笔直接雕刻,动作细微精确利落,不到20分钟,刀落字现。
  修族谱手艺成非遗传承项目
  活字印刷与浏阳当地的客家风俗有关。清末,客家人大规模取道江西迁徙而来。中国人向来安土重迁,客家人更是很看重宗族,迁居浏阳的客家人非常重视修族谱,以便子孙后代追根溯源。当时可没有现在激光排版这么先进的技术,修族谱还是用的老手艺活字印刷。
  “上小学的时候,一有空,就帮队上的大人刻私章,冥冥中成就了我和木活字的缘分。”吴汉涌介绍,后来他师从邻村有名的谱师潘绍初老先生,正式成为了“益兴堂”潘家班的一员。
  后来,修族谱的事业停了一段时间。到了年,江西多名客家宗族寻上门来求修族谱,于是活字印刷又红火起来。吴汉涌说,鼎盛时期的6年,潘家谱师班修了26个宗族的家谱,谱师队伍最多时有20多人,刻过至少2万个版。
  如今刻族谱的人少了,但活字印刷已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成为了非遗项目。年,浏阳木活字印刷术成功申报为长沙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吴汉涌被评为长沙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展示馆带动当地文旅发展
  今年,浏阳小河木活字印刷展示馆正式开放,吴汉涌等人也从民居中的“益兴堂”搬到了新馆。展示馆分为“木字浏香”“字在益兴堂”“字由字在”三个篇章,为大家了解浏阳木活字印刷术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也是带动小河乡文旅融合发展的阵地之一。“除固定陈列展览外,展示馆还特别设置了文创体验区以及约平方米的研习体验外延露台。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当地一景。“凡到小河乡的游客,都会来这里见识见识。”吴汉涌说。
  随着媒体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浏阳小河乡看木活字印刷非遗点亮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