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以就业稳脱贫人口增收,以增收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托起家门口就业稳稳的幸福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贺威
12月10日,吸纳了69名脱贫劳动力的就业帮扶车间新化县鑫盛手袋工艺公司一片繁忙。曹家镇水竹村脱贫劳动力陈晓娟,熟练地进行着平车缝纫工作。陈晓娟开心地告诉记者,如今每月工资可稳定在元至元。
我省以就业稳脱贫人口增收,以增收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心用情用力做实脱贫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工作。截至10月底,全省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外出务工.98万人,其中省内务工.56万人。
建强基地,促就业与用工双赢
8月,在宁远县中和镇幸福新村安置区内的振兴车间——金瑞祥包装厂,工人们正忙着将一批订单发往上海。老板黄祥光说:“脱了贫的村民勤劳肯干,干得好每月收入可达元。”
宁远现有振兴车间个,多名易地搬迁劳动力人均年保底增收2.5万元以上。县城7个集中安置区周边投资3.2亿元建设16万平方米厂房,吸纳了名易地搬迁对象在岗就业,实现就业和用工双赢。
建强振兴车间和帮扶基地,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个帮扶车间,带动脱贫劳动力6.82万人就业;9.37万脱贫劳动力在家龙头企业实现就业。
深化省内余家重点企业和家省级产业园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隆回县扶持园区企业扩就业,支持企业下乡进村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家。今年企业吸纳就业人,发展持续向好,用人需求稳定增加,其中脱贫劳动力比年底高出人。
应对疫情,各地创新采用“定向性输送”模式。长株潭三市与51个脱贫县深化协作,建成帮扶车间、基地等就业载体个,吸纳9.91万名脱贫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抓实服务,精准匹配岗位需求
近几年,浏阳市澄潭江镇荆坪村的脱贫户罗德友在浏阳市胡记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上班,每年工资加公司保底收购油茶籽,年平均收入有5万多元。公司负责人胡自荣是我省首批获中级职称的农民之一,受人社部门委托,他还负责为脱贫群众传授油茶种植、加工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省人社部门积极为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仅今年1至6月,我省累计为脱贫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44万人次、职业介绍47.2万人次,落实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各项补贴金额万元。
今年8月,湘乡市“点亮万家灯火”脱贫劳动力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需求,提供个就业岗位。当天,就有名脱贫劳动力和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做实做细就业服务,湖南还充分发挥“湘就业”平台作用。截至9月底,“湘就业”平台累计发布岗位2.9万个。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余次,帮助脱贫人口及就业困难人口解决就业岗位余个。
把村(社区)当做家门口就业的第一阵地,全省加快形成省级、省级(星级)和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3级梯度格局,调密了对登记失业人员推荐就业服务的频次。年至今,通过充分就业社区(村)就业,促进14.86万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做好引导,政策激励公益兜底
在湘西州,市场主体吸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且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可以获得奖补资金。长沙县出台政策,市场主体每吸纳一名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元,可获得元资金奖补……
全省各地用心用情用政策,激活了市场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
省级层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建立脱贫人口务工情况月调度季通报机制,督促指导各级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脱贫人口就业帮扶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今年是株洲市渌口区龙潭镇西冲村脱贫群众陈正军担任生态护林员的第五个年头。“这个公益岗位的收入,加上在村里保洁和打零工,让我脱了贫,收入稳了、干劲也足了。”陈正军说。
像陈正军一样,全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15.95万人,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
将帮扶对象由脱贫家庭扩展到监测对象家庭,支持范围延伸到就业帮扶,我省还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名供电服务定向生还未毕业,就与14家市州农电服务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