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晚,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栏目播发《湖南绿色有机晚稻大面积亩产达公斤》新闻,报道抽样测产浏阳市北盛镇边洲村优质水稻,亩产达公斤。
点击回顾视频
00:1210月8日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湖南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
通过专家测产验收
亩有机晚稻平均亩产达到公斤
从浏阳市北盛镇边洲村
三丘样本稻田中
抽签选取一丘进行抽样测产
结果显示该丘稻田亩产达公斤
大面积平均亩产达公斤
创下湖南绿色有机晚稻产量新高
10月8日上午,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现场观摩与评议会在浏阳北盛绿色(有机)试验示范基地召开。来自扬州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对基地使用的“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优质丰产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的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及“双季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与避灾减损关键技术”进行现场评议。
浏阳北盛绿色(有机)试验示范基地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浏阳市政府共建,面积亩,主推蜂蛙灯控虫、诱导素控病、生物菌肥控草、化肥有机替代等有机稻米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双季稻优质丰产高效品种及配套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
通过现场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基地现场示范效果显著,在确保稻谷产量的同时,可有效解决水稻生产化学农药过量施用、稻米农药残留和农田生态污染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除了亩产公斤的有机晚稻
浏阳还试种成功了
两米高的巨型稻
新闻回顾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逐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实现指日可待:在龙伏镇焦桥村巨型稻立体种养实验基地多亩试验田里,水稻平均株高2米,平均亩产达到公斤,株高和亩产量均比普通水稻高出一大截。
这也是在浏阳市首个试种成功的巨型稻项目。
“巨型稻”是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历经10余年研究培育出来的超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去年10月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并对外发布。
“‘巨型稻’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亩产量,主要原因是分蘖能力强、稻穗粒数多。”该基地负责人袁宁波说,在种植时,“巨型稻”的间距达到60厘米,密度仅为普通水稻一半左右,但每窝水稻分蘖出的植株数量远超普通水稻。另外,每支稻穗的谷粒数可达多粒。
看中了“巨型稻”的巨大优势,去年10月,在深圳打拼了10多年的袁宁波(龙伏镇焦桥村“巨型稻”立体种养实验基地负责人)决定回家创业。他流转了多亩农田,并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引进了“巨型5号”“巨型6号”“巨型8号”三个生育期品种展开试种。
目前,生育期为天的“巨型5号”率先迎来收获季。“根据测算,亩产达到了公斤。”袁宁波告诉记者,生育期稍长的“巨型6号”和“巨型8号”,也将在10月上旬和下旬迎来收获季。
因为“体型”高大,“巨型稻”可为青蛙、泥鳅、龙虾等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依托“巨型稻”发展“稻-蛙-鳅”“稻-虾”立体种养业的效益远高于普通水稻。除了发展标准种植,袁宁波还积极发展了“‘巨型稻’-黑斑蛙-泥鳅”20多亩、“‘巨型稻’-龙虾”多亩。如今,“巨型稻”与黑斑蛙、泥鳅、龙虾共生的和谐场景,也正在龙伏镇焦桥村“巨型稻”立体种养实验基地上演。
走进“稻-蛙-鳅”种养区。头顶是连片的防鸟网,四周是蓝色的铁皮围挡,茎秆粗壮的“巨型稻”在中间,里面一只只黑斑蛙活蹦乱跳,一会儿蹦到田埂上,一会儿又跳进水稻旁的水坑里,好不惬意。
“这个是最高的巨型8号,平均株高达到2.2米。”袁宁波一个箭步跨入稻田,在高大的“巨型稻”面前,1.7米高的他显得矮小了不少,伸直手臂才能够到稻穗。
“青蛙可以捕捉稻田里的害虫,青蛙、泥鳅的排泄物又为‘巨型稻’提供了充足的肥料。”袁宁波告诉记者,试验田从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种出的大米米香四溢,软糯适中,目前市场上已有“巨型稻”大米上市,价格达到20元/斤,“加上仿原生态的饲养出来的黑斑蛙、泥鳅,每亩产值将超过1.5万元。”
“虽然‘巨型稻’试种已经取得成功,但是在立体种养方面还有很多潜能可以挖掘。”袁宁波说,下一步,他将继续摸索“巨型稻”立体种养模式,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巨型稻”种植,做好“稻田+”文章,助力浏阳乡村振兴。
来源浏阳日报(记者罗方平)、湖南新闻联播
责编周婵
审核刘海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