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网络联校全覆盖
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观*经大事、察百姓心声,议时事热点、论独到观点。这里是《长沙观察》。在浏阳,学校分布有着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不少还在偏远的山区。为共享优质的师资资源,早在几年前,浏阳就开展了老师联校支教措施,但联校教学点多在山头、库尾,交通十分不便。“走教难”、“难走教”、“教好难”成了所有联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今年,随着浏阳教育部门的网络联校工程新增网络联校教学点,这些偏远地区实现网络联校全覆盖,多名山区学校的孩子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浏阳市张坊镇双溪小学老师吴义华:现在一年级的同学把55页的题目完成好,二年级的同学把41页的题目完成好。好的,请三年级的同学,把书翻到73页。
在这个小小的教室里面,15个孩子,分别是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也是全校的学生数量。唯一的教学老师吴义华,在这里教书整整十年了,她要负责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全部教学工作。以前,甚至还要教音乐、美术,这么多的课程内容让她有些力不从心。
吴义华:因为我不是这些音乐美术的专业,感觉教孩子也有压力。
浏阳市张坊镇双溪小学,位于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湘赣边境,距长沙市区公里。像双溪小学这样的情况,在浏阳的偏远农村还有不少,这些小学规模小、学生少、教师少,一个老师不仅要管全校的学生,还要教授全部的学科,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浏阳市张坊镇张坊中学校长李启胜:老师会有压力,因为他们不光需要教好语数外,还需要自学小学科的教学,需要自己边学边教。
年底,情况发生了变化。双溪小学通过网络联校工程与浏阳市城区的长南路小学进行网络联校教育,专业的音乐、美术、英语老师的课程,让孩子们不出学校就可以享受到大山外老师的优质教学。课堂上,主校的老师实行的是一拖三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与主校课堂外加两个点校课堂同步上课。上课不是简单的输出式教学,而是由老师进行画面切换,还会同点校的学生对话交流,以保证教学质量。
记者:你们喜欢上网络课吗?
浏阳市张坊镇双溪小学学生*佳怡:喜欢。喜欢美术,我们每个课都喜欢。
记者:刚刚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在和你们互动。记得刚刚学习的单词吗?
*佳怡:只记得一点,有hat。
记者:(hat)是什么意思?
*佳怡:帽子。还有shoes。
记者:什么意思?
*佳怡:鞋子。
想画画,孩子们就可以在网络课堂上向专业的老师学习如何构图,如何进行色彩搭配;想唱歌,孩子们就可以跟着专业的音乐老师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音符的美妙……有了这些课程的补充,孩子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对知识的渴望也成为他们每天跋山涉水也要来学校的动力。今年三年级的学生*光耀,每周最盼望的就是周四的美术课。
记者:每天要走很远?
浏阳市张坊镇双溪小学学生*光耀:是的。
记者:会觉得辛苦吗?
*光耀:会觉得辛苦。
记者:走路要很远,很辛苦,为什么还愿意坚持?
*光耀:我喜欢学习。
记者:就算要走这么远,也没有问题吗?
*光耀:没有问题!我喜欢上这样的网络课,特别喜欢美术,我特别期待这个课。
记者:为什么?
*光耀:因为可以教我们很多知识。
浏阳市张坊镇张坊中学校长李启胜:在全镇六所点校的网络联校,覆盖了将近80多名学生。为基础教育,为启蒙的基础教育开了一个好头。
信息化拉近了城乡的距离,更拉近了梦想的距离。在浏阳,不少教学点校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交通不便,基础薄弱。浏阳市教育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网络联校”工程,精心规划全市网络联校布局,探索通过“名校网络课堂”实现资源共享,让偏远山区孩子同步享受城区优质教学资源。
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罗荣棠:全市有教学点77个,这些教学点的音乐、美术的专业老师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建设网络联校,实现了我们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到今年为止,77个教学点都完成了网络联校全覆盖,我们城里的主校实现了一拖三的形式(上课)。
老师与学生之间隔着屏幕,网络上课的效果能够保证吗?为了使网络联校的工作形成制度化,浏阳市教育部门专门编制了网络联校的管理与操作手册,不但有专项经费来进行支持,在对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如何与分校学生交流、互动,也进行了相应的要求。
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罗荣棠: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做成了制度,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应用操作步骤规范。
记者:在教学互动的时候语速也是有要求的,比如语速都有要求。
罗荣棠:对,语速不要太快,因为网络要传递,也是有卡、顿的情况的。
记者:因为是有延时0.5秒。
罗荣棠:这个也就是要保证网络联校的时候上课的质量和效果。
如今,偏远地区教学点的上课有了专业老师的补充,而在学生放学回家后,寒暑假以及平时的假期中,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学习。浏阳市张坊中学的初三学生魏伊格说,每逢考试前,在电视上看名师教学,成为了他查漏补缺的法宝。
浏阳市张坊中学学生魏伊格:一般在考试之前或是自己休闲的时候看一下。
记者:看这个和自己看书有什么区别?
魏伊格:会让我更加专注,也可以帮我巩固一些老师讲过,但是自己忘记的基础知识。
记者:为什么会感觉这样更专心?
魏伊格:因为这个就像老师在面对面和我上课。
除了选择校内课程,浏阳的孩子还可通过电视,在课外做出个性化选择。浏阳市教育局与浏阳广播电视局联手打造“在线教育”平台,借助覆盖全市的广电网络和老少皆有的智能手机,将教育服务延伸至家庭。这个上线刚刚满一年的浏阳“在线教育”工程,已经为浏阳学子推送3万多节优质课程。
浏阳市广播电视台张坊广电中心站站长汪良:可以看到这里有浏阳教育、长沙教育。这些都是长沙四大名校的老师,包括了初中三年到高中三年的课程。这个让偏远山区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共享优势教育资源,而老师们也可以通过在线的名师课堂等网站栏目来学习和吸纳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目前浏阳市有位名师加盟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名骨干教师进站学习,定期更新网站信息和视频内容,促进了区域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让更多的教师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浏阳市奎文实验小学老师潘丽:比较便捷,因为这样听课就不需要我们自己换课。而如果现场学习的话,就需要换课,也需要路上花费很多时间。这个就是既节省了时间,也是节省了很多成本。
从“黑板到投影”,从“粉笔到电脑”,从传统书包到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带来装备、技术的进步,更带来了教学和课堂的变革。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出路在共享优质师资。通过这样的网络课堂,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梦想即使在边远的山区也能照进现实。当知识不再受距离的阻隔,每一位学生享有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梦想就能插上翅膀,带孩子们通往他们向往的地方。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