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浏阳电视台湘赣边界行调头向西的铜鼓全集
TUhjnbcbe - 2021/5/4 19:0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从浏阳一路往东,沿着大浏高速穿越大围山脉,一个小时的车程便能到达江西省铜鼓县。

与浏为邻的铜鼓,人口14万,为浏阳的十分之一;总面积平方公里,为浏阳的十分之三。

对此,铜鼓人有着自己的理解:人口不多、客家山歌;面积不大、风景如画。事实上,除了对资源与生态优势的认识越来越深,近年来铜鼓人向西发展的决心亦越来越坚定。

突围接受浏阳辐射

浏阳电视台湘赣边界行:调头向西的铜鼓(一)

铜鼓人对来自大围山另一边的浏阳人总是报以极大的热情,除了客家人的好客本性,还与铜鼓“调头向西”方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铜鼓县委宣传部,面对记者的到来,铜鼓人特意摆上水果与小吃招待。而在其中,记者发现了产自浏阳的“九道湾”食品。

“这是我们铜鼓‘调头向西’发展的又一个生动事例啊。”《今日铜鼓》报社社长樊爱东哈哈大笑。

不论是在铜鼓的**机关,还是民间,人们对“调头向西”四个字的认识,有如当年浏阳人对“进百强、冠三湘”一样,深入人心、耳熟能详。

年,一场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赶超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在铜鼓县蓬勃开展。起因是:铜鼓人发现,自己不仅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弱,而且正在被边缘化——

浏阳电视台湘赣边界行:调头向西的铜鼓(二)

年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年江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扶贫攻坚正式启动。这三项国家层面的*策支持,近在咫尺的铜鼓却都因行*区划、地理因素和经济条件等原因的限制而无法享受。

围绕如何突围,经过长久讨论,一个大胆的发展策略成为全体铜鼓人的共识——“调头向西,对接浏阳,策应长沙,融入长株潭”。“调头向西”由此而来。

铜鼓县委书记胡国瑞进一步为这一策略指出了实施路径:“听好宜春江西的,看好浏阳长沙的,干好铜鼓自己的。”在胡国瑞看来,铜鼓要跳出行*区划限制,全面对接浏阳,接受长株潭的辐射。

对接配套浏阳产业

进入铜鼓,迎宾大道两厢的“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宣传标牌十分打动人。

浏阳电视台湘赣边界行:调头向西的铜鼓(三)

这个有着“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之称的县市,有着高达87.4%的森林覆盖率,“守着好山好水,旅游才刚刚起步。”铜鼓县县委办副主任、旅游局局长赖红霞表示,旅游产业的发展正成为铜鼓的战略重点,她也同时表达出对隔壁浏阳的羡慕。

大围山七星岭是铜鼓与浏阳的分水岭,但东西两侧却有着不同的景象——西侧的浏阳大围山开发得如火如荼,不仅获批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还成功创建为国家旅游生态示范区。

“为此,我们的旅游也将与浏阳对接。”赖红霞介绍,铜鼓将加快大围山开发,积极争取排埠镇至浏阳大围山19公里的旅游公路项目,力争尖尾峡生态漂流和原始森林探险项目落户铜鼓大围山,与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联合打造“两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做到项目互补,客源互推,实现合作共赢。”

铜鼓县招商服务中心干部叶茂表示,旅游是铜鼓对接浏阳产业的一部分,而铜鼓的工业产业也有了更多浏阳元素。

叶茂介绍,其中最典型的是当前铜鼓人正围绕浏阳花炮产业的上下游做着“配套产业”大文章。

借着“调头向西”的东风,铜鼓县大塅南山、宇宙两家金属粉末生产企业生产的铝粉、铝镁合金粉就是为浏阳花炮产业配套。

正在加速投资新建的江西荣昌纸制品项目已经落户铜鼓,企业专门针对烟花爆竹设计包装用料,旨在使铜鼓的纸制品生产与浏阳的烟花爆竹产业实现对接。

合作加强人文交流

早在年春,当铜鼓还未提出“调头向西”战略时,浏阳就联合铜鼓发起举办了“围山论剑·东大门生态休闲经济区”圆桌会议。“我们还没敲开浏阳的大门,浏阳就已经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谈起那次活动,铜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涂妍依然充满感动。

对浏阳,涂妍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她看来,浏阳与铜鼓有着共同的人文和历史渊源,“参加圆桌会议的各个乡镇,就都来自泛大围山地区,都是客家人的聚集地。”

“铜鼓和浏阳两地20万客家人同宗同根,自古以来双方经贸往来就十分密切,有着独一无二的人脉资源。”铜鼓与湖南浏阳毗邻地区文化相近、人缘相亲,据初步统计,三代以内的湖南籍人口占全县人口的15%以上,民间婚丧嫁娶、语言文化、饮食结构等方面与浏阳地区有很多共同之处。毗邻浏阳的乡镇居民都能讲流利的浏阳方言。

“可以看出,我们与浏阳的对接是全方位的。”涂妍透露,2月20日,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到铜鼓调研,要求当地深挖、总结湘赣边红色历史,整合人文旅游资源,“这就是要我们在人文与历史方面也要‘调头向西’。”

铜鼓县县长鲁旭东表示,铜鼓将加强与浏阳的合作,推动秋收起义红色历史的挖掘研究。同时,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湘赣边贸文化节、崇乡客家民俗文化节,扩大铜鼓在周边地区的影响,也为两地民间商贸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

行走手记“铜鼓精神”之下的铜鼓方略

泛大围山地区、客家聚居地、秋收起义纪念地、蒙西铁路途经地……铜鼓与浏阳有着太多的相似。

年财*收入不足4亿元的铜鼓,没有一分钱外援,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硬是砸下2.2亿元,决定打通2.2公里长的花山隧道,让5万百姓告别大山阻隔。

铜鼓人将这一举动称之为“愚公移山”的新铜鼓精神。打通隧道、自力更生、全民工程,这和当年拉通的“浏阳精神”何其相像。

铜鼓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县,在地理上分为东、西河片。一座花山岭,横亘在两个片区之间。岭上一条四级公路,有6公里多路段地处海拔米冰冻线以上,弯急坡陡,交通事故频发,每年1个多月的冰冻封路期,百姓都靠肩挑手提步行进出。

东、西河片虽然仅隔一座山,发展差距却相当大。西河片的港口乡、棋坪镇、高桥乡、花山林场森林覆盖率高,山川秀美,有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大有潜力,因交通不便,群众只能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年,铜鼓开始调研修建花山隧道的可行性。但翻翻家底,年全县的财*收入不过1.6亿元,年也才2.6亿元,而修隧道至少要2亿元。当年,昌铜高速正开工建设,但昌铜高速公路几乎横贯东河片,如不改变西河片交通闭塞的现状,东、西河片的发展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铜鼓认识到了“西部大开发”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是坐等有了足够的财力再干,还是未雨绸缪,提前规划统筹东、西河片的经济发展?铜鼓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既然下了决心,举全县之力修隧道,就要把好事办好,建一个子子孙孙受益的百年经典工程。抱着这样的态度,花山隧道将于今年竣工通车。

而正是有了这特有的“铜鼓精神”,才有了如今冲破行*规划的限制牢笼,大胆提出“调头向西、对接浏阳、策应长沙,融入长株潭”的“铜鼓方略”。

简介

与浏阳相接的铜鼓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7%,丘陵盆地占13%,有海拔米以上山峰20座。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

浏阳网讯(记者*康见习记者陈郁琳)

↓↓↓↓↓↓戳这里“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浏阳电视台湘赣边界行调头向西的铜鼓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