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浩然北去之水
《长沙》封面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代城市的选址、规划布局受风水思想影响,讲究藏风得水,依山者居多,也必须傍水,以赖生存,以通舟楫。城市选址,水比山显得更为重要。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须臾离不开水,城市的历史文化更与水息息相关。
滔滔南来、汩汩北去的湘江,流经长沙市境81公里,从湘阴县注入浩浩汤汤的洞庭湖。迂回曲折的浏阳河,弯过九道湾,从长沙市内注入湘江。还有发源于浏阳的捞刀河,发源于宁乡的靳江、沩江、龙王港,以及发源于望城的八曲河、石渚河等大小支流,因受长浏盆地地形的控制,成树枝状辐聚,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区附近,与湘江汇合,形成河网密布、湖泊珠连的水乡美景,为长沙这片古老的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旅游资源。
湘江
湘江,湖南之母亲河,湘省、湘州、湘城皆因湘江而得名。说文解字,湘为“相水”,甘露也。南朝宋庾仲雍《湘中记》云:“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石子如樗蒲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崖如朝霞。”
湘江
湘江过昭山进入长沙地区,流经长沙全境81公里,河宽~米,西接靳江、沩水,东纳浏阳河、捞刀河等大小支流,经十五洲,淌十三滩,烟水云天,千帆竞发。春夏之时波涛汹涌,浊浪排空;夏末秋初常见西水倒灌,水碧如镜。两岸白沙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美丽的长沙沿江风光带。今长沙城湘江两岸数十公里长堤已建成融防洪、绿化、休闲、娱乐、观景、旅游于一体的湘江风光带。绿化带中建有各式园林小品、雕塑和游乐设施,各段风格不同,或古典,或现代,或婉约,或豪放,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成犄角之势,而湘江正好环绕三市而过,形成独具魅力的“金腰带”,今建“湘江生态经济带”,成为中国最长的沿江生态经济带。
湘江风光带
历代诗人游过湘江后无不留下名篇佳作。杜甫的“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柳宗元的“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谭用之的“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等都成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高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更使湘江声名远扬。
宋人将湘江流域美景概括为“潇湘八景”,引来无数文人墨客题诗绘画,使湘江名播宇内。宋嘉祐年间(~),长沙驿步门(今大西门)外湘江之滨建起了一座八景台,上摩画宋迪“潇湘八景图”。元代八景台仍是登临景观的胜地。曾主编宋、辽、金三史的翰林学士欧阳玄返乡省亲时就登过此台,留下《登八景台》诗:“山几重兮水几重,晴岚夕照有归鸿。潇湘八景丹青画,都在高台指顾中。”
浏阳河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这是著名民歌《浏阳河》的一句唱词,它刻画了浏阳河迂回曲折的地理特征和浏阳河人百折不回的个性。“九”是古汉语中最大的约数,九道湾就是特别特别多的弯道。
浏阳河与“大江东去”的常态不同,而向西流,一路遇山,多有折返,但仍不断绕过阻挡向西流去。民国诗人刘善泽《浏水棹歌》诗云:“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这何尝不是长沙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的象征,又何尝不是苏东坡那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向上精神在长沙人性格里的集中体现。当然,浏阳河最终流入湘江,湘江再流入长江,还是要“东去”的。
浏阳河
浏阳河原名浏水。“浏”,清亮也。位于浏水之北的浏阳县也以此为名。阳,北也。东汉置浏阳县,后渐称浏阳河。是湘江一级支流,其源为大溪河和小溪河。大小二溪分别出于浏阳大围山北、南麓。二溪会于杨潭乡之双江口,为中游之始。至镇头镇进入长沙县江背镇,为下游之始。
自大溪河计算,全长.8公里,流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浏阳市境内长.8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共流经十多个乡镇。多年平均水量27.9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44万千瓦,占全县的80%。长沙县、市境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14平方公里,流经长沙县江背、*兴、梨3镇和长沙市雨花、芙蓉、开福3区,从开福区落刀嘴注入湘江。
大溪河发源于横山、上庄诸山涧,汇于千秋塅,向西南流,经*泥坳、濠溪、三溪至白沙镇。几经折转至双江口,与小溪河汇合,全长87.3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小溪河源于大围山南铁树关诸小水。诸小水汇合后西南流经双坑、杨梅岭至上洪,又经田心、石陂至陈家坊。几经折转至双江口,与大溪河汇合,全长92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大、小二溪汇合后,经石嘴头、渡头至浏阳县城。又经韩家港、龙虎潭至枨冲。又经蒜洲、龙潭、大水市至普迹。又经鸡首洲、潆陂港至镇头镇。又经回水湾、小埠港、湘阴港至柏加镇。经镇头入长沙县境。全长88.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另有涧江支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浏阳河自浏阳县镇头镇跃龙乡进入长沙县江背镇五美乡小埠港村。经湘阴港、桃树湾、金潭、筒车棚入浏阳县柏加镇浏坪村,再入长沙县*兴镇仙人市,经团然、*兴、梨等乡镇进入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黎圫道街和芙蓉区东湖街道。有三汊河、沿江港、东茆港、花桥港等10条2级支流,总长.5公里。有江背港、漆家桥港、铁路塘港等3条3级支流,全长42公里。
浏阳市境浏阳河两岸一连串古镇有如浏阳河一串明珠。白沙、东门、达浒、官渡、沿溪、永和、古港、高坪、普迹以及浏阳市治城关镇,至今还留存着许多老街。这些老街,曾是繁华的闹市,常可见“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珠玉似星浮”之景色。两岸则是店铺鳞次栉比,通宵人语喧哗,两边灯火阑珊,满街酒香飘溢。
用浏阳河水漂洗的夏布洁白如银,经久耐用,远销海外。浏阳金橘,色泽金*,皮肉可口,营养丰富,曾为“贡果”。浏阳花炮,享誉世界,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里花卉走廊,成为浏阳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永和至古港河道底床所产菊花石堪称世界一绝。
浏阳河流入长沙县境,形成许多绿洲,如山枣洲、磨盘滩、谭家洲等。洲上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如宝石镶嵌镜中,极富诗情画意。春夏河水时常暴涨,秋冬清波荡漾。时而轻歌曼舞,时而旋律高扬,不管是朝雾夕辉,还是阴晴风雨,一路流水汩汩,永不停歇。两岸青山翠枝,绝景佳色河水百转千回,有如彩带迎风,绚丽多彩,沿河公路纵贯东西,车楫往来,渔歌互答,山村水乡景色兼而有之,一曲民歌《浏阳河》,风靡中外。
浏阳河进入长沙市区,河之两岸又一串璀璨明珠映入世人眼帘,诸如东山、东湖、东屯渡、浏阳河风光带、马王堆汉墓、月湖、年嘉湖、洪山寺、开福寺等等,古典与现代兼而有之,令人神往。还有京广高铁、隆平高科、“杂交水稻之父”等一张张明亮的名片,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创业者来这里投资兴业,浏阳河产业带呼之欲出,给浏阳河下游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捞刀河
捞刀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原名涝塘河,明《一统志》载:“河源出浏阳县石柱峰,名*泥港,西流至长沙县北十二里西入湘江。”后因传说关羽战长沙时在这里落刀,继而捞刀,遂改名捞刀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有金井河、白沙河等9条较大的支流。《水经注》云:“浏水出临湘(今长沙)县东南、浏阳县西北,过其县东北与涝水合,西入于湘”。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针对此说指出:“浏水、涝水俱系分流,其入湘处相隔十里,《水经》云合流,误也。”
捞刀河
东汉建安十二年(年)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虚南下,以诸葛亮为*师中郎将,亲自领兵南征,取得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千百年来留下很多传说,“关羽战长沙”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为此留下了许多与此有关的地名。落刀嘴和捞刀河,即为其中之一。
落刀嘴位于开福区凤嘴路北头浏阳河对岸,即浏阳河入湘江口。原名骆驼嘴,因河口形状象骆驼嘴而得名。传说关羽从此过河攻打长沙,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慎落入河中。宝刀上镶嵌的青龙入水而活,荷着宝刀进入湘江,逆水而上,游到涝塘河入湘江口,再逆水游至涝塘河。周仓下水一口气逆水追了七里才把宝刀捞上来。从此,民间把关羽落刀之处的骆驼嘴称为落刀嘴,涝塘河也成了捞刀河。民国时期正式定名为捞刀河。
捞刀河在浏阳县境内古名潦浒河,又名北川。为县内次于浏阳河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石柱峰湘坑。西南流,经周洛、关山、花桥至社港镇。又经狮子滩、龙伏镇、焦家桥、许家河、澎溪渡至北盛仓,为中游之始。又经芦渚湾、邹家滩、蒋家河、伍家渡至永安镇,为下游之始。再至界牌桥,入长沙县境。捞刀河在浏阳县境内78.2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流经17个乡镇。多年平均水量9.2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91万千瓦,占浏阳全县的14%。
捞刀河上游与汨罗江仅一山之隔。为纪念屈原,沿河龙伏镇新开、坪上等村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即战鼓紧催。龙舟赛紧张而热烈。到端午节那一天,男女老少伫满河岸,河岸宛如体育看台,几无隙地,百姓新装与夹岸栀花交相辉映。午刻一过,健儿在铳炮声中将龙王接上船头,竞渡开始,锣鼓齐鸣,扣人心弦。
捞刀河由浏阳县北乡永安镇碑桥进入长沙县境春华镇横坑,经春华山、赤石河,会枫林港水,至水渡河与白沙河会合,经罗汉庄至捞刀河镇干嘴它入长沙市开福区。在长沙县、市境内流程65.8公里。流域面积.46平方公里。其北岸支流,以南北向呈平行排列,流程较长,河床宽浅;两岸支流以*花市、金坑岭为中心,分向东北、西北、西南呈辐射状分布。有胭脂港、泥弯子、金井河、望仙桥港、水渡河、白沙河等8条2级支流,全长公里。其中以金井河最长,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金井河有脱甲河、范林桥河、麻林河、寻龙河、新桥港、常家冲港、安沙港等15条支流,全长.1公里。
捞刀河及其支流,流经的金井、高桥、春华等乡镇,盛产名茶,形成著名的百里茶叶走廊。沙坪是著名的湘绣之乡,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誉满世界。捞刀河至下游景色更加迷人。明兵部右侍郎王伟隐居长沙城北郊时,曾登上鹅羊山远眺,写下了《涝塘烟树》一诗:“涝塘树色晓苍苍,尘土交驰正渺茫。十里通衢烟火杂,一湾流水芰荷香。穿林啼鸟声声巧,竞渡行人日日忙。暇想不如抛俗累,绿阴深处醉壶觞。”
捞刀河之名气还缘于捞刀河镇的刀剪。捞刀河镇位于捞刀河下游,今属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生产刀剪的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生产“三刀”(剪刀、菜刀、剃刀)的作坊数百户,约占当地农户的五分之一。所产剪刀采用“镶钢锻打”工艺,锋利无比,而且合缝精巧,松紧适宜,品种繁多,式样美观,清初就小有名气。后经几代人的努力,捞刀河刀剪已与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齐名,一并被誉为中国三大名剪。
沩水
沩水因源出宁乡县西北沩山得名,有南、北两源。南源(主源)出扶王山西麓大托里,叫石板水;北源(旧志误为主源)出灯窝寨北麓大沙坪,两源会于*材水库,东流经双凫铺转向东北,横穿25个乡镇,至双江口镇的团湖村分左、右两支进入望城县境,注入湘江。
沩水
沩水全长公里,宁乡县境长.2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宁乡县境平方公里。*材水库以上为上游,水库至县城为中游,县城以下为下游。县城以下河床平均宽米。上游小龙潭和*材水库,建有水电站。小龙潭今辟为漂流胜地,漂流河道长5.6公里,落差近米,两岸奇峰陡立,险峻无比。*材以下,坡度平缓,河道弯曲多滩。共有大小支流99条,其中主要支流12条,以乌、楚二江为最大。
乌江为沩江最大支流,因临江有石如乌得名,有南、北两源。南源(主源)出湘乡市羚羊山北麓大乐乡吉家洞;北源出大田方乡立新村上元团,两源在灰汤乡杨柳湾汇合后向东北流,经11个乡镇,至龙凤山乡南太湖汇入沩江。南太湖今建成“南太湖生态休闲中心”。区内重峦叠嶂,苍松翠竹,鸟语花香。乌江碧澄如练,崖鹰湖清澈见底,石燕冲曲径通幽,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淳朴厚重的农家土菜,吸引了大批游客。乌江全长66公里,县境长40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县境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支流68条,其较大者有双井水、石坝河、石潭水等。
楚江又名流沙河,为沩水第二大支流,有南、北两源。南源出花园乡西部,分南、北两支,北支出梅树坳,南支出洪家大山,两支在上流寺会合后叫石桥铺水;北源(主源)出龙田乡东南扇子排北麓之*泥村,经田坪水库东流,古名直江,又叫砌江,南、北两源在景德观汇合,流经8个乡镇,至双凫铺镇双河口汇入沩水。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支流21条。较大的有草冲河、白竹水、阳华江等。流沙河盛产瘦肉型良种花猪,畅销港澳,供不应求。
沩水至南湾进入望城区西部边境,至石头口分为二支,北支原经黎家围、孔家垅、荷叶围、西流港、十公渡、挖口子至靖港口入湘江。南支流经沱市又分为三,一支北行流入益家坝与出靖港干流汇合。中支绕杨柳围流经左家围子、六合围之间又分为二,一支旁四合围回转西行称西流港,又汇入出靖港干流;一支绕六合围、四合围之间东流,经*沙港至梅树港,与南来之八曲河合流入湘江。
沩水是古代宁乡交通运输的主要渠道。20世纪50年代中期,沩水仍可全线通航,至鸡子湾坝、太阳坝和沩丰坝建成后,航运受阻,沩水河上无复“樯影如栉”之旧观。
沩水流域蕴藏着发达的古代文明,特别是上游的炭河里、寨子山一带,屡屡出土精妙绝伦的商周青铜器,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令人惊叹之余,留下千古待破之谜。沩水两岸名胜鳞集,如密印寺、识山楼、张南轩墓、云山书院、惠同桥等,均久负盛名。
作者陈先枢摄影乔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