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荻课子文脉绵延
——浏阳欧阳氏的家风传承故事
浏阳的欧阳家族,源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家欧阳修。这个家族坚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千古家训,人才辈出,成为享誉一地的文化世家。
欧阳修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其父亲欧阳观曾在绵州(今四川绵阳)任推官,主管刑狱。欧阳修四岁时,父亲欧阳观便患重病去世了。欧阳观为官清正廉洁,没什么积蓄,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只得带着欧阳修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但其叔叔家也并不富裕,好在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便用池塘边长的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写字。这便是“画荻课子”典故的由来。
欧阳修
郑氏常用欧阳观生前的言行教育儿子,要求他清廉自守,敦厚待人。在母亲的教导下,天资聪颖的欧阳修勤奋好学。在叔叔给他留下的书籍读完后,他便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在欧阳修所撰的《诲学说》中,他用极其简练的文字阐述了深刻的道理,教诲人们只有“学”才能知“道”,才能懂得人生道理,才能成为有德有才的“君子”。
欧阳修《诲学说》
欧阳修不仅勤勉有加,而且为*清廉。他做官多年,一直带着寡母和妻儿借住在衙门大院,还租住过破旧的民房,“墙壁豁四达,幸家无贮储。”为了避免有人变相行贿,欧阳修甚至连辖区内出产的东西都不买。侄子十二郎要从南方来看望他,他在家书《与十二侄》中特别嘱托道:“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
欧阳修后裔欧阳安时,于南宋淳熙四年()到湖南参加考试。他十分喜欢浏阳的山山水水,于是从江西迁居浏阳马渡,成为欧阳氏迁浏始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几百年来,浏阳欧阳家族涌现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人才群体。欧阳安时之子欧阳新,以经学著称,南宋末年曾任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之子欧阳逢泰,“经术行业,师表一方”,跟随他学习的弟子经常有几百人。后任潭学录。欧阳逢泰之子欧阳龙生,南宋国学生,湖南考生三千多人,他考了第二名。元*攻破长沙后,他回浏阳隐居,恢复了文靖书院。
《欧阳玄全集》
浏阳欧阳氏后人欧阳玄,字元功,号圭斋,元延祐二年()取中进士第三名。欧阳玄为官四十余年,先后六入翰林,两为祭酒,两任主考,平生以史学成就最为突出,同时也以诗文闻名天下。因其学识渊博,文绩卓著,人称“一代宗师”。欧阳玄虽身为高官,平时却生活俭朴,待人谦和,同时代的诗人大家孙风洲赞颂他:“圭斋还是旧圭斋,不带些儿官样来。”年,欧阳玄病逝于大都(今北京),朝廷谥号文,追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葬宛平香山,后归葬浏阳天马山,并建祠纪念,至今浏阳还有“圭斋路”的街名。
欧阳予倩故居
欧阳玄的十九世孙欧阳中鹄,清同治十二年()中举,任内阁中书。受户部主事谭继洵之聘,教其子嗣襄、嗣同。清光绪三年(),欧阳中鹄从北京返回故里,谭嗣同、唐才常又拜其门下就读。欧阳中鹄知识渊博,谭嗣同称其学问“实能出风入雅,振前贤未坠之绪”。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欧阳予倩,即是欧阳中鹄之孙。
更多内容,为您推荐
?“墨庄”“藜阁”是这个家族的代名词,朱熹曾撰文以纪其美
?他是清末儒商,长沙首富,曾手订“家章”以训诫子孙后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